先天性淚道阻塞主要表現為嬰兒出生后持續或反復出現溢淚、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癥狀。該疾病是嬰幼兒常見的眼科問題,由于鼻淚管下端發育不完全或膜性閉鎖導致淚液無法正常引流。

典型癥狀包括單側或雙側眼睛持續性流淚,尤其在無哭鬧狀態下明顯。患兒眼瞼常附著黃白色粘稠分泌物,晨起時可見睫毛粘連。部分病例伴隨結膜充血,但通常無疼痛或畏光表現。癥狀輕重與阻塞程度相關,完全性阻塞者分泌物更稠厚,可能形成淚囊區腫脹。
發病機制主要與鼻淚管末端Hasner瓣膜未正常開放有關。胚胎發育過程中,鼻淚管下端殘留膜性組織覆蓋率達30%-70%,多數在出生后4-6周自行穿通。早產兒、顱面發育異常患兒發生率更高,可能與整體發育延遲相關。約6%的病例合并先天性青光眼等眼部畸形。

臨床檢查可見淚小點位置正常,淚道沖洗時液體從原路反流。壓迫淚囊區可能排出膿性分泌物,提示繼發感染形成新生兒淚囊炎。需與結膜炎、角膜炎等感染性疾病鑒別,后者通常伴有明顯結膜充血和角膜損傷。
多數病例可通過保守治療改善。每日4-6次淚囊區按摩能促進膜性組織破裂,手法為用食指沿鼻梁側面向下滑動按壓。繼發感染時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控制炎癥,常用妥布霉素滴眼液或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若6月齡仍未緩解,需考慮淚道探通術治療。

約90%的患兒在1歲前癥狀自行消退。持續存在的嚴重阻塞可能需行淚道置管術,該手術在全麻下進行,成功率超過95%。術后需定期復查防止再粘連,并注意觀察有無假道形成等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