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神經性耳聾指內耳毛細胞、聽神經或聽覺中樞受損導致的聽力障礙,可能由噪聲暴露、藥物毒性、遺傳因素、老年退化、突發性耳聾等原因引起。
1、噪聲損傷:長期接觸85分貝以上噪音可破壞耳蝸毛細胞,建議佩戴降噪耳塞、避免長時間暴露于嘈雜環境。工廠工人、音樂從業者需定期進行純音測聽監測聽力變化。

2、耳毒性藥物:鏈霉素、慶大霉素、順鉑等藥物可能損傷內耳細胞。使用此類藥物前需評估腎功能,用藥期間監測耳鳴、眩暈等早期中毒癥狀。
3、遺傳因素:GJB2基因突變導致的先天性耳聾占遺傳性耳聾50%,可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查發現。確診后6個月內佩戴助聽器有助于語言發育。
4、老年性聾:耳蝸血管紋萎縮及毛細胞退化導致高頻聽力下降,可能與氧化應激有關。補充鎂鋅元素、控制心血管風險因素可延緩進展。
5、突發性耳聾:72小時內出現的感音神經性聽力下降,可能與病毒感染、微循環障礙有關。常伴耳鳴、耳悶脹感,需在發病一周內接受糖皮質激素、血管擴張劑治療。

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以減輕內淋巴積水,適當進行前庭康復訓練改善平衡功能。存在持續眩暈或進行性聽力下降時,需通過聽性腦干反應、磁共振檢查排除聽神經瘤等占位性病變。雙側重度耳聾患者可評估人工耳蝸植入適應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