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疾病可能由社會角色轉變、慢性疾病困擾、腦功能退化、孤獨感加劇、家族遺傳史等因素引起,可通過心理咨詢、社交活動參與、藥物治療、認知訓練、家庭支持等方式干預。
1、角色轉變:
退休后社會價值感降低易引發失落情緒,建議通過培養書法、園藝等新愛好重建生活目標,社區老年大學能提供身份認同轉換支持。
2、慢性病影響:
糖尿病、高血壓等長期疾病可能導致抑郁焦慮,與疼痛不適、活動受限有關,通常表現為睡眠障礙、食欲減退。鹽酸舍曲林、米氮平等藥物可改善情緒,需配合風濕免疫科聯合診療。
3、腦部退化:
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常伴發焦慮癥狀,與海馬體萎縮、神經遞質紊亂有關,典型表現為近期記憶減退、重復提問。多奈哌齊、卡巴拉汀等藥物可延緩病程,結合數字記憶游戲訓練效果更佳。
4、社交缺失:
子女異地居住或配偶離世導致社交圈萎縮,建議每周3次廣場舞、合唱團等群體活動,養寵物能提升催產素分泌水平。
5、遺傳傾向:
有抑郁癥家族史者發病風險增高2-3倍,基因檢測發現5-HTTLPR基因多態性與發病相關。認知行為療法聯合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效果顯著。
每日攝入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魚、核桃,配合八段錦柔緩運動,建立子女視頻通話打卡制度。當出現持續兩周以上的情緒低落、自殺意念時需立即至精神科就診,重度抑郁可采用改良電休克治療。保持臥室30%自然光照度,使用薰衣草精油香薰改善睡眠質量,社區應配備專職老年心理輔導員定期家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