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需重點關注產前檢查、孕期營養、心理調適、分娩準備及產后護理五個方面。
1、產前檢查:
規范產檢是圍產期健康管理的核心。孕婦需按時完成NT檢查、大排畸超聲、糖耐量試驗等關鍵項目,監測胎兒發育及妊娠并發癥。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異常情況可通過早期篩查發現,及時干預能降低母嬰風險。建議建檔后每4周檢查一次,孕晚期縮短至每周1次。
2、孕期營養:
每日需額外攝入300大卡熱量,重點補充葉酸、鐵、鈣及DHA。葉酸缺乏可能引發神經管畸形,建議孕前3個月至孕早期每日補充400微克;鐵元素每日需求達27毫克,可預防貧血;鈣攝入不足可能影響胎兒骨骼發育。飲食應包含深色蔬菜、瘦肉、乳制品及海魚。
3、心理調適:
約15%孕婦會出現產前焦慮或抑郁,表現為持續情緒低落、睡眠障礙。可通過正念冥想、孕婦瑜伽緩解壓力,配偶參與家庭活動能提升支持感。嚴重情緒障礙需心理科干預,避免影響產程進展及產后親子關系建立。
4、分娩準備:
孕36周起需準備待產包,包含產婦護理墊、新生兒衣物等物品。學習拉瑪澤呼吸法有助于減輕宮縮疼痛,了解無痛分娩、剖宮產指征等醫療選擇。提前規劃分娩醫院路線,出現規律宮縮5分鐘1次或破水應立即就醫。
5、產后護理:
順產產婦需觀察惡露量及會陰傷口,剖宮產者注意腹部切口護理。產后6周內避免重體力勞動,堅持凱格爾運動幫助盆底肌恢復。母乳喂養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熱量攝入,哺乳姿勢不當可能引發乳腺炎。
圍產期需建立規律作息,保證每日7-8小時睡眠,午休不超過1小時。適度運動如散步、孕婦操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為宜。避免接觸煙酒、生食及電離輻射,注意保暖防感冒。產后42天需完成婦科復查,評估子宮復舊及盆底功能,新生兒應按時完成疫苗接種和生長發育監測。出現頭痛視物模糊、胎動異常等危急癥狀需立即急診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