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高血糖高可通過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降糖藥物聯合氨氯地平、纈沙坦、氫氯噻嗪等降壓藥物治療。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可能與胰島素抵抗、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肥胖、遺傳因素、腎臟損傷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多飲多尿、視物模糊、頭暈頭痛、下肢水腫、蛋白尿等癥狀。

1、降糖藥物:
二甲雙胍通過抑制肝糖輸出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適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阿卡波糖延緩腸道碳水化合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格列美脲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需警惕低血糖風險。三類藥物可單獨或聯合使用,需根據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調整方案。
2、降壓藥物:
氨氯地平作為鈣通道阻滯劑可擴張外周動脈,適用于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纈沙坦通過阻斷血管緊張素Ⅱ受體降低血壓,具有腎臟保護作用;氫氯噻嗪促進鈉水排泄,需注意監(jiān)測血鉀水平。建議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優(yōu)先選擇對糖代謝無影響的降壓藥。

3、胰島素抵抗:
腹型肥胖導致脂肪細胞釋放游離脂肪酸,干擾胰島素信號傳導通路,引發(fā)代償性高胰島素血癥。減輕體重5%-10%可顯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推薦每日30分鐘快走或游泳,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低于總熱量45%。
4、血管病變:
長期高血糖引起血管內皮一氧化氮合成減少,血管平滑肌增殖導致動脈硬化。伴隨視網膜微血管瘤時需聯合羥苯磺酸鈣改善微循環(huán),出現蛋白尿推薦使用SGLT-2抑制劑,該類藥物兼具降糖和心血管保護作用。
5、腎臟保護:
糖尿病腎病Ⅲ期以上患者需將ACEI/ARB類藥物作為基礎治療,血壓達標后加用非奈利酮延緩腎纖維化進展。定期檢測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控制蛋白質攝入量0.8g/kg/天,避免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加重腎臟負擔。

建議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每日攝入500g非淀粉類蔬菜,選用橄欖油替代動物油脂,每周食用兩次深海魚類。運動方面推薦八段錦、太極拳等中低強度有氧運動,避免清晨血壓高峰時段劇烈活動。每月監(jiān)測動態(tài)血壓及血糖譜,足部檢查每日1次預防糖尿病足,出現視力驟降或泡沫尿需立即就醫(y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