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失確實會導致鄰牙傾斜。長期缺牙會使兩側牙齒因失去支撐而向缺隙處傾斜,同時對應咬合關系的對頜牙也可能伸長。
牙齒在牙弓中相互依靠形成穩定結構,當某一顆牙齒缺失后,這種平衡會被打破。鄰牙傾斜通常發生在缺牙后6-12個月內,初期可能僅出現1-2毫米的位移,但隨著時間推移,傾斜角度可能達到15度以上。上頜后牙缺失時更容易出現鄰牙向遠中傾斜,下頜后牙缺失則常見近中傾斜現象。

1、鄰牙傾斜的機制:
牙齒缺失后,牙槽骨因失去功能性刺激會發生吸收改建,這個過程中鄰牙的牙周膜纖維會重新排列。咀嚼時鄰牙承受的側向力增大,牙周韌帶在持續受力下產生適應性改變,最終導致牙體傾斜。傾斜角度超過10度時,可能形成食物嵌塞區,繼而引發鄰面齲或牙周病變。
2、不同缺牙位置的影響:

前牙缺失主要影響美觀和發音,但鄰牙傾斜速度較慢;后牙缺失雖不易察覺,但會快速導致咬合紊亂。磨牙缺失后,第二磨牙近中傾斜發生率高達73%,第一磨牙缺失則易使前磨牙出現旋轉位移。雙側對稱性缺牙時,傾斜程度往往比單側缺牙更顯著。
3、特殊人群風險:
青少年患者因牙槽骨可塑性較強,鄰牙傾斜速度是成年人的2-3倍。牙周炎患者由于牙周支持組織已受損,缺牙后鄰牙傾斜風險增加40%。存在夜磨牙習慣者,異常咬合力會加速傾斜進程,可能半年內就出現明顯位移。

建議缺牙后3-6個月內進行修復治療,活動義齒或種植牙都能有效防止鄰牙傾斜。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傾斜牙鄰面,避免過硬食物單側咀嚼。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傾斜趨勢,正畸托槽或片段弓技術能矯正輕度傾斜。保持均衡飲食攝入鈣磷等礦物質,適度咀嚼無糖口香糖刺激牙槽骨代謝,這些措施都有助于維持剩余牙齒的穩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