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脫位一般不能自己好,需要及時就醫處理。牙脫位通常由外傷、咬合異常、牙周病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隨牙齦出血、牙齒松動等癥狀。

牙脫位后牙齒與牙槽骨之間的連接組織可能發生損傷,自行恢復的概率較低。牙齒部分脫出或嵌入時,牙周膜纖維斷裂,牙槽骨可能出現吸收或增生。完全脫位的牙齒若未在黃金時間內再植,牙髓組織會壞死,牙根吸收風險增加。兒童恒牙脫位后更需緊急處理,否則可能影響頜骨發育。

少數輕微牙震蕩或半脫位病例中,牙齒僅有輕度松動且牙周膜損傷較小,通過避免咬硬物、保持口腔衛生等措施可能逐漸穩定。但這種情況需經口腔醫生評估確認,自行判斷存在延誤治療風險。牙脫位后即使癥狀輕微也應盡早就診,醫生會根據脫位類型選擇復位固定、根管治療或再植術等方案。

牙脫位后應立即用生理鹽水或牛奶保存脫落牙齒,避免干燥和擦洗牙根。24小時內是再植黃金期,超過48小時成功率顯著下降。日常需避免用患牙咀嚼,選擇軟質食物,使用含氟牙膏維護口腔衛生。定期復查可監測牙髓活力及牙根吸收情況,兒童患者需長期隨訪觀察頜骨發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