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盞憩室與腎囊腫是兩種不同的腎臟結構異常,主要區別在于形成機制、病理特征及臨床表現。腎盞憩室是腎盞的囊狀擴張與尿路相通,腎囊腫則是封閉的液性囊腔。兩者在影像學表現、并發癥風險及處理方式上存在差異。

1. 形成機制
腎盞憩室多因先天性腎盞頸部狹窄或后天尿路梗阻導致尿液反流形成,與集合系統相通。腎囊腫通常由腎小管或集合管發育異常或退行性變引起,囊壁為上皮細胞,不與尿路連通。
2. 病理特征
腎盞憩室內襯移行上皮,囊液為尿液成分,常伴鈣鹽沉積或結石。腎囊腫囊壁為單層扁平或立方上皮,內容物為清亮漿液,偶見出血或感染后渾濁。
3. 影像學表現
CT或靜脈腎盂造影顯示腎盞憩室與集合系統交通,造影劑可進入憩室。腎囊腫呈孤立圓形低密度影,增強掃描無強化,與腎盂無連通。

4. 并發癥
腎盞憩室易繼發感染、結石或梗阻性腎病。腎囊腫可能破裂出血或壓迫腎實質,復雜性囊腫需警惕惡性變。
5. 處理方式
無癥狀腎盞憩室可觀察,反復感染者需手術切除或內鏡引流。單純腎囊腫無須治療,巨大囊腫可行穿刺硬化或腹腔鏡去頂術。

建議定期通過超聲或CT監測病變變化,避免劇烈運動防止囊腫破裂。保持每日飲水量,減少高草酸飲食以預防結石形成。若出現腰痛、血尿或發熱應及時就診,根據醫生建議選擇保守觀察或手術治療。合并高血壓或腎功能異常者需控制基礎疾病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