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血管炎可通過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病理活檢綜合判斷。典型癥狀包括皮下結節、皮膚潰瘍和網狀青斑,確診需結合組織病理學特征。

皮下結節是結節性血管炎最常見的早期表現,多出現在小腿伸側,呈紅色或紫紅色,質地較硬,伴有壓痛。結節可能自行消退,但易反復發作。部分患者會發展為皮膚潰瘍,邊緣不規則,基底有壞死組織,愈合后遺留萎縮性瘢痕。

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升高,部分患者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陽性。這些指標雖無特異性,但能輔助評估疾病活動度。影像學檢查如超聲可顯示皮下結節的血流信號,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判斷深部組織受累情況。
病理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典型表現為中小血管的炎癥性改變,血管壁有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浸潤,伴纖維素樣壞死。直接免疫熒光檢查可見血管壁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沉積。活檢取材應選擇新發皮損,陽性率更高。

少數患者可能累及其他器官,出現關節痛、肌痛或周圍神經病變。若出現發熱、體重下降等全身癥狀,需警惕系統性血管炎可能。建議盡早就診風濕免疫科,通過專科評估排除韋格納肉芽腫、顯微鏡下多血管炎等相似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