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牙后牙齦出血可通過壓迫止血、冷敷緩解、避免刺激、保持口腔衛生、及時就醫等方式處理。這種情況通常由牙齦炎癥、凝血功能異常、洗牙操作刺激、口腔黏膜損傷、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壓迫止血是處理牙齦出血的直接方法。用干凈紗布或棉球輕壓出血部位10-15分鐘,多數輕微出血可停止。凝血功能正常者出血通常會在20分鐘內自行停止,期間避免反復漱口或觸碰傷口。
冷敷能減輕局部充血和腫脹。將冰袋包裹毛巾后外敷面頰部,每次10分鐘間隔30分鐘,可收縮血管減少滲血。注意避免凍傷皮膚,冷敷適用于出血伴隨牙齦腫脹的情況。

洗牙后48小時內需避免刺激因素。忌食辛辣、過熱或堅硬食物,刷牙使用軟毛牙刷輕柔清潔。吸煙飲酒會延緩創面愈合,建議至少戒煙酒3天。部分人群因牙結石清除后暴露出原有牙齦炎癥,可能出現暫時性敏感。
維持口腔衛生能促進創面修復。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可選用氯化鈉溶液或醫用漱口水含漱。出血期間禁用牙簽等尖銳物品,飯后及時漱口清除食物殘渣。

若出血持續超過24小時或出血量較大,需排查病理性因素。牙齦炎、牙周炎患者可能出現自發性出血,血液系統疾病或服用抗凝藥物者需檢測凝血功能。伴有發熱、牙齦化膿需警惕感染,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愈合延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