睪丸萎縮可能由睪丸炎、精索靜脈曲張、睪丸扭轉、內分泌異常、外傷等因素引起。睪丸萎縮通常表現為睪丸體積縮小、質地變軟、性功能減退等癥狀,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睪丸炎
睪丸炎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大腸埃希菌、腮腺炎病毒等。炎癥反復發作可能導致睪丸組織纖維化,進而引發萎縮。患者可出現睪丸紅腫熱痛、發熱等癥狀。治療需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鈉、左氧氟沙星等,病毒性睪丸炎可配合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
2、精索靜脈曲張
精索靜脈血液回流受阻會導致睪丸局部溫度升高和代謝廢物堆積,長期可能損傷生精細胞。該病多見于左側睪丸,表現為陰囊墜脹感,站立時可見蚯蚓狀曲張靜脈。中重度患者需考慮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輕度可通過陰囊托帶等物理方式緩解。
3、睪丸扭轉
睪丸扭轉發生時精索血管受壓,超過6小時未復位即可造成睪丸缺血性壞死。常見于劇烈運動后突發睪丸劇痛伴惡心嘔吐,屬于泌尿外科急癥。需緊急手術復位固定,延誤治療將導致不可逆萎縮。青春期男性發病率較高,可能與睪丸引帶發育異常有關。

4、內分泌異常
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紊亂時,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會影響睪丸發育。常見于卡爾曼綜合征、垂體瘤等疾病,表現為第二性征缺失、睪酮水平低下。需通過激素替代治療如注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必要時需處理原發內分泌疾病。
5、外傷
睪丸直接遭受撞擊、擠壓等外力損傷后,可能因血腫機化或白膜破裂導致萎縮。常見于運動傷害或交通事故,急性期表現為陰囊血腫、劇烈疼痛。輕微損傷可通過冰敷、鎮痛處理,嚴重者需手術清除血腫或修復破裂的睪丸白膜。

日常應注意避免睪丸區域長時間高溫環境,選擇透氣內褲減少壓迫。規律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精索靜脈曲張等潛在問題。出現不明原因睪丸體積變化時,應及時就醫進行超聲檢查和激素水平檢測。治療期間應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自行服用影響睪酮合成的藥物。保持適度運動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但需防止運動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