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是指孕婦在懷孕前或懷孕20周前已存在高血壓,或在懷孕20周后新發高血壓并持續至產后12周以上。判斷是否為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需結合病史、血壓監測及臨床表現綜合評估。

孕婦在懷孕前已確診高血壓,或在懷孕20周前血壓持續升高,且排除其他繼發性高血壓原因,可初步判斷為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若懷孕20周后首次發現高血壓,需持續監測血壓至產后12周,若高血壓持續存在,也可診斷為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孕婦可能出現頭痛、視力模糊、水腫等癥狀,但這些癥狀并非特異性,需結合血壓監測結果進行判斷。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的診斷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高血壓的疾病,如腎臟疾病、內分泌疾病等。醫生通常會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如尿常規、腎功能、電解質等,以排除繼發性高血壓。必要時,醫生還可能進行超聲心動圖、眼底檢查等,評估高血壓對心臟、血管及視網膜的影響。
孕婦在懷孕期間應定期監測血壓,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高齡孕婦、肥胖孕婦、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孕婦等。若血壓持續升高,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診斷和治療。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的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同時注意飲食調節,限制鹽分攝入,保持適當的體重增長,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

孕婦在孕期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適量運動,如散步、孕婦瑜伽等,有助于控制血壓。飲食上應多攝入富含鉀、鈣、鎂的食物,如香蕉、牛奶、堅果等,有助于降低血壓。同時,孕婦應避免高鹽、高脂肪、高糖的飲食,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定期產檢,密切關注血壓變化,及時與醫生溝通,確保母嬰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