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濕疹可能由過敏反應、局部刺激、皮膚屏障受損、真菌感染、細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過避免接觸過敏原、保持耳道干燥、外用藥物、抗真菌治療、抗生素治療等方式緩解。
1、過敏反應:接觸性過敏是常見誘因,如洗發水、染發劑或金屬耳飾中的鎳元素。患者常表現為耳道劇烈瘙癢伴滲出,需立即停用致敏產品,局部涂抹氫化可的松軟膏減輕炎癥反應。嚴重過敏者可口服氯雷他定抗組胺治療。

2、局部刺激:頻繁掏耳或游泳導致耳道潮濕會破壞皮膚保護層。表現為耳道脫屑和灼熱感,建議改用棉簽輕柔清潔外耳廓,游泳后使用吹風機低溫檔距耳部20厘米吹干。避免使用酒精類消毒劑刺激患處。
3、皮膚屏障受損:特應性皮炎或銀屑病患者易合并耳道濕疹。伴隨耳廓皮膚皸裂和黃色結痂,需每日涂抹含神經酰胺的保濕霜修復皮膚。合并原發病時應同步治療基礎皮膚病。
4、真菌感染:曲霉菌或念珠菌感染多見于長期使用抗生素人群。特征性表現為白色絮狀分泌物和霉味,確診需取分泌物鏡檢。局部應用克霉唑乳膏或硝酸咪康唑散劑,療程不少于2周。
5、細菌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常見于搔抓后??梢姸兰t腫化膿伴淋巴結腫大,需口服頭孢克洛或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合并發熱需靜脈注射抗生素,化膿灶需切開引流。

日常需選擇溫和無香型洗護產品,控制室內濕度在40%-60%,避免攝入海鮮等易致敏食物。急性期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洗后涂抹藥膏,慢性濕疹患者可嘗試紫外線光療。持續瘙癢或滲液超過1周需耳鼻喉科就診排除中耳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