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通常在出生后24至48小時內排凈胎便。胎便由胎兒期腸道分泌物、羊水和脫落細胞組成,呈墨綠色黏稠狀。
1、正常胎便排出過程:

初次排便多在出生后12小時內完成,健康足月兒3天內可完全排空胎便。母乳喂養會促進胎便更快排出,因初乳具有輕瀉作用。若超過24小時未排便需排查先天性巨結腸等消化道畸形,超過72小時未排盡需考慮胎糞性腸梗阻可能。

2、異常情況識別:
排便間隔超過48小時或糞便轉為灰白色提示膽道閉鎖風險。排便時哭鬧、腹脹伴隨嘔吐可能為腸旋轉不良。早產兒因腸蠕動功能較弱,胎便排出時間可能延長至5-7天,需密切監測腹部體征。

護理期間應記錄排便次數與性狀,保持臀部清潔預防尿布疹。母乳喂養按需哺乳可刺激腸蠕動,人工喂養需注意奶液溫度。每日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道蠕動,若發現嘔吐物含膽汁或腹部膨隆明顯應立即就醫。保持適宜室溫避免新生兒受涼,注意觀察皮膚黃染程度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