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35天流產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藥物流產或手術流產。藥物流產適用于孕49天內,手術流產包括負壓吸引術和鉗刮術。流產方式需根據妊娠周數、健康狀況及醫生評估決定,嚴禁自行用藥或操作。

1、藥物流產
藥物流產通過口服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終止妊娠,適用于孕49天內、無禁忌癥的孕婦。米非司酮拮抗孕激素使胚胎停止發育,米索前列醇促進子宮收縮排出妊娠物。用藥后需嚴格遵醫囑復查,確認妊娠組織完全排出,避免殘留導致感染或大出血。藥物流產可能出現劇烈腹痛、陰道出血等反應,需在正規醫療機構監護下進行。
2、負壓吸引術
負壓吸引術適用于孕10周內,通過軟管連接負壓裝置清除宮腔內妊娠物。手術時間短且損傷較小,需在無菌條件下由專業醫生操作。術前需完善B超、血常規等檢查排除宮外孕及感染風險。術后可能出現子宮穿孔、宮腔粘連等并發癥,需密切觀察出血量及腹痛情況。
3、鉗刮術
鉗刮術多用于孕10-14周,需擴張宮頸后鉗取胚胎組織并刮除殘留。該手術創傷較大且出血風險高,需在麻醉下進行。術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并監測體溫、陰道分泌物等感染征象。多次手術流產可能增加子宮內膜損傷、繼發不孕等風險。

4、術后護理
流產后需臥床休息2-3天,1個月內禁止盆浴、性生活及劇烈運動。保持會陰清潔,每日更換衛生巾預防感染。觀察出血情況,若出血超過月經量或持續10天以上需及時就醫。術后1周復查B超確認宮腔無殘留,必要時行清宮術。
5、心理調適
流產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等情緒,可通過心理咨詢或親友支持緩解壓力。飲食上增加瘦肉、動物肝臟等富含鐵的食物,搭配新鮮蔬菜水果促進恢復。術后半年內需科學避孕,待子宮內膜完全修復后再計劃妊娠。

流產后身體恢復期間應避免勞累受涼,保證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適量飲用紅糖姜茶促進淤血排出。術后陰道出血期間禁食生冷辛辣食物,兩周后逐步恢復溫和運動如散步。定期婦科檢查評估恢復情況,出現發熱、持續腹痛或異常分泌物需立即就診。無論選擇何種流產方式,均須在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并遵循醫囑,切勿輕信非正規渠道的流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