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損傷可通過典型癥狀和簡單自測初步判斷,但確診需結合醫學檢查。
一、典型癥狀識別:
膝關節內側或外側間隙疼痛是半月板損傷的常見表現,尤其在蹲起、上下樓梯或旋轉動作時加劇。部分患者會出現關節彈響或卡頓感,伴隨膝關節伸直受限。急性損傷時可能出現關節腫脹,慢性損傷者常有反復發作的膝關節無力感。若出現上述癥狀持續兩周以上,需警惕半月板損傷可能。

二、家庭自測方法:
麥氏試驗是較可靠的自檢方式:坐姿下將膝關節屈曲至90度,緩慢旋轉小腿同時逐漸伸直膝關節,若過程中出現疼痛或彈響提示陽性。單腿下蹲測試時,損傷側膝關節可能出現疼痛或無法完成動作。需注意這些測試陽性率約70%,過度用力可能加重損傷,測試后出現持續疼痛應立即停止。

三、醫學診斷標準:
核磁共振是診斷金標準,能清晰顯示半月板撕裂程度和位置。醫生查體時會結合壓痛點和關節穩定性測試,X光片主要用于排除骨折等并發癥。三級撕裂通常需要關節鏡手術治療,而一級損傷通過保守治療可恢復。臨床診斷還需排除交叉韌帶損傷、骨關節炎等疾病。

日常應避免膝關節過度負重和突然扭轉動作,游泳、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保持關節穩定性。體重控制能有效減輕膝關節負荷,建議BMI控制在18.5-23.9之間。急性期可遵循RICE原則休息、冰敷、加壓包扎、抬高患肢,慢性期加強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若自測后癥狀持續或加重,需及時至骨科或運動醫學科就診,延誤治療可能導致創傷性關節炎等后遺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