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是中醫常見證候,主要表現為氣短乏力、自汗、易感冒等癥狀。治療氣虛的藥物主要有補中益氣丸、四君子湯、玉屏風散等。

補中益氣丸由黃芪、黨參、白術等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的功效,適用于脾胃虛弱、中氣下陷引起的氣虛癥狀。四君子湯含人參、白術、茯苓等藥材,能益氣健脾,對脾胃氣虛證效果顯著。玉屏風散以黃芪、防風、白術為主藥,有益氣固表止汗的作用,特別適合表虛自汗的患者。

這些藥物需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使用。氣虛患者常伴有面色蒼白、食欲減退、舌淡苔白等表現,可能與過度勞累、久病體虛等因素有關。日常可適當食用山藥、紅棗等補氣食材,避免劇烈運動耗氣。

若氣虛癥狀持續加重或出現心悸、頭暈等表現,建議及時就醫。部分嚴重氣虛可能發展為臟器下垂等病癥,需配合針灸、艾灸等綜合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