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鵝口瘡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白色斑塊、拒食哭鬧等癥狀,可通過抗真菌治療和日常護理改善。
1、白色偽膜:
口腔頰黏膜、舌面或上顎出現乳白色凝乳狀斑塊,用力擦拭后基底面發紅,可能伴隨輕微出血。斑塊不易刮除,與奶漬殘留的區別在于后者溫水擦拭后可溶解。

2、進食異常:
因口腔疼痛出現吮吸頻率下降、喂奶時突然中斷哭鬧。部分嬰兒表現為頻繁吐舌、流涎量增加,長期可能影響體重增長曲線。
3、局部紅腫:
病灶周圍黏膜充血呈環狀紅斑,嚴重時擴散至口角形成皸裂。檢查可見偽膜邊緣有0.5-2mm的炎癥反應帶,觸碰時嬰兒出現躲避反射。

4、繼發感染:
白色念珠菌過度繁殖可能伴隨細菌性口炎,表現為偽膜顏色變黃、口腔異味。體溫可能輕度升高至37.8℃左右,但通常不超過38℃。
5、睡眠紊亂:
夜間頻繁覺醒、睡眠周期縮短至30-40分鐘。與腸絞痛的區別在于哭鬧多發生在口腔接觸奶嘴或手指時,清醒狀態下安靜時間較長。

護理期間建議使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哺乳前后用溫水擦拭母親乳頭。可適量增加維生素B族攝入,避免過度使用安撫奶嘴。每日觀察偽膜消退情況,若72小時無改善或出現發熱需兒科就診。保持喂養器具煮沸消毒,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50%-60%減少黏膜干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