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可能對心臟、腦血管、腎臟、視網膜及血管系統造成損害。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主要導致左心室肥厚、腦卒中、腎功能衰竭、視網膜病變及動脈粥樣硬化等并發癥。

1、心臟損害
持續高血壓增加心臟后負荷,引發左心室代償性肥厚,最終導致心力衰竭。心肌需克服更高壓力泵血,可能誘發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增加心絞痛或心肌梗死風險。長期高血壓還易誘發心律失常,如心房顫動。
2、腦血管損害
腦血管承受過高壓力可能導致血管壁損傷,形成微動脈瘤。血壓驟升時易發生腦出血,慢性高血壓則促進腦動脈硬化,增加腦血栓形成概率。這兩種情況均可引發缺血性或出血性腦卒中,導致偏癱、失語等神經功能缺損。
3、腎臟損害
腎小球入球小動脈長期高壓會導致血管硬化,腎單位逐漸纖維化。早期表現為夜尿增多、微量蛋白尿,后期出現腎功能持續下降,最終發展為尿毒癥,需要透析或腎移植治療。

4、視網膜病變
眼底視網膜動脈對高血壓敏感,初期出現動脈痙攣變細,后期發生硬化、滲出及出血。嚴重時視盤水腫可導致視力驟降甚至失明,眼底檢查是判斷高血壓靶器官損害的重要窗口。
5、血管系統損害
高壓血流加速動脈內皮損傷,促進脂質沉積形成粥樣斑塊。全身動脈硬化可表現為主動脈夾層、下肢動脈閉塞等,血管彈性下降還會進一步加劇血壓波動,形成惡性循環。

高血壓患者需長期監測血壓,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如氨氯地平、纈沙坦等。每日鈉鹽攝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物攝入。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避免吸煙飲酒。定期檢查心電圖、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早期發現靶器官損害。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有助于血壓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