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白內障可通過控制血糖、補充抗氧化劑、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代謝性白內障通常由糖尿病、長期紫外線暴露、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嚴格監測血糖水平,通過飲食調整減少高糖食物攝入,如精制米面、甜點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選擇燕麥、糙米等低升糖指數食物。規律運動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胰島素敏感性,血糖穩定可延緩晶狀體混濁進展。
2、補充抗氧化劑:
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維生素E的堅果及葉黃素的深色蔬菜攝入。這些抗氧化成分能中和自由基,減少晶狀體蛋白氧化損傷。每日建議攝入藍莓、菠菜、杏仁等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維生素復合補充劑。

3、藥物治療:
吡諾克辛鈉滴眼液可抑制醌類物質形成,卡林-U滴眼液促進晶狀體代謝,谷胱甘肽滴眼液增強抗氧化能力。這些藥物適用于早期混濁,需持續使用3-6個月評估效果。藥物治療期間需配合裂隙燈檢查監測晶狀體透明度變化。
4、手術治療:
超聲乳化白內障吸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主流術式,通過2-3mm切口粉碎并吸除混濁晶狀體。飛秒激光輔助手術精度更高,適合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術后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預防感染,視力恢復通常需要1-3個月。
5、定期復查:
糖尿病患者每3個月需進行散瞳眼底檢查,監測視網膜病變情況。非糖尿病患者每年應做視力、眼壓和裂隙燈檢查。出現視物變形、眩光加重等癥狀時需及時就診,晚期白內障可能誘發青光眼等并發癥。

保持低脂低糖飲食結構,每日攝入三文魚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維持眼內房水循環。堅持30分鐘有氧運動如騎自行車改善微循環,避免長時間紫外線暴露需佩戴防UV400墨鏡。術后患者需按醫囑使用激素類滴眼液控制炎癥,避免揉眼及劇烈運動防止人工晶體移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