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一般為1-5年,實際時間受到腫瘤分化程度、轉移范圍、治療方案、患者基礎健康狀況及治療反應等多種因素影響。

高分化腺癌且僅局部轉移的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可能獲得3-5年生存期。這類腫瘤細胞形態接近正常組織,對放療和化療較敏感。紫杉醇聯合鉑類化療方案是常用選擇,部分患者可配合激素治療。
中低分化腫瘤合并遠處轉移時預后較差,平均生存期約1-2年。這類病例常見骨轉移引發病理性骨折,肺轉移導致頑固性胸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帕博利珠單抗可作為二線治療,但需警惕免疫相關性肺炎等不良反應。

年齡超過70歲或合并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生存期可能縮短30%-40%。治療需調整化療劑量,優先考慮姑息性放療緩解陰道出血等癥狀。營養支持對維持治療耐受性尤為重要。
接受全程規范治療的患者較未治療者生存期延長2-3倍。靶向藥物如樂伐替尼對特定基因突變患者有效。定期監測CA125和HE4指標有助于評估治療效果。

出現惡病質或多器官衰竭往往提示終末期,此時應以鎮痛、營養支持等姑息治療為主。建議晚期患者每3個月進行全腹部增強CT評估病情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