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通常不會直接引起便秘,但可能因疼痛導致排便習慣改變而間接加重便秘癥狀。
痔瘡是肛門和直腸下端靜脈叢擴張形成的血管團,主要癥狀包括便血、肛門疼痛和瘙癢。排便時痔瘡可能因摩擦或擠壓產生疼痛,患者可能因恐懼疼痛而刻意減少排便次數或抑制便意,導致糞便在腸道停留時間延長,水分被過度吸收,從而形成干硬糞便,加重排便困難。痔瘡與便秘常互為因果,長期便秘時排便用力會增加腹壓,促使痔瘡形成或加重痔瘡癥狀。

改善痔瘡相關便秘需從調整排便習慣入手。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芹菜可軟化糞便,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1500-2000毫升。適量運動如快走、提肛運動能促進腸道蠕動。便后可用溫水坐浴緩解肛門不適,避免久坐久站。若癥狀持續需就醫排除其他腸道疾病,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緩瀉劑或痔瘡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