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骨轉移可能由腫瘤細胞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tǒng)擴散引起,通常表現(xiàn)為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脊髓壓迫、活動受限等癥狀。

1、骨痛:
乳腺癌骨轉移最常見的癥狀是持續(xù)性骨痛,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脊柱、骨盆、肋骨或長骨。疼痛初期可能為間歇性鈍痛,隨病情進展轉為持續(xù)性劇痛,夜間尤為明顯。疼痛與腫瘤細胞破壞骨質、刺激神經末梢或引發(fā)局部炎癥反應有關。
2、病理性骨折:
骨質被腫瘤侵蝕后強度下降,輕微外力即可導致骨折,常見于承重骨如椎體或股骨。骨折可能表現(xiàn)為突發(fā)劇痛、肢體畸形或功能障礙。約30%患者以骨折為首發(fā)癥狀,X線檢查可見骨質溶解性破壞。

3、高鈣血癥:
腫瘤細胞激活破骨細胞導致骨質溶解,大量鈣離子釋放入血?;颊呖赡艹霈F(xiàn)口渴、多尿、惡心嘔吐、意識模糊等癥狀,血清鈣濃度超過2.75mmol/L需緊急處理。嚴重者可出現(xiàn)心律失常或腎功能衰竭。
4、脊髓壓迫:
椎體轉移灶壓迫脊髓或神經根時,可引發(fā)下肢麻木、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神經癥狀。胸椎段受累時可能出現(xiàn)束帶樣疼痛,頸椎受累可致四肢癱瘓。MRI檢查能清晰顯示壓迫部位及程度。
3、活動受限:
骨轉移導致關節(jié)僵硬、肌肉萎縮或疼痛回避行為,患者日?;顒幽芰χ饾u下降。骨盆轉移可能影響行走,脊柱轉移可致軀干穩(wěn)定性喪失??祻陀柧毿柙谔弁纯刂苹A上進行。

乳腺癌骨轉移患者需保證每日1000-1200mg鈣攝入,適量補充維生素D3。低強度運動如水中步行、太極有助于維持骨密度,避免跳躍或負重動作。疼痛管理可結合非甾體抗炎藥、阿片類藥物或局部放療,雙膦酸鹽類藥物如唑來膦酸、帕米膦酸二鈉能抑制骨質破壞。定期監(jiān)測骨代謝指標及影像學變化,脊柱不穩(wěn)定者需佩戴支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