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道阻塞可通過淚道沖洗、淚道探通術、淚道置管術、淚囊鼻腔吻合術等方式治療。淚道阻塞可能由先天性發育異常、炎癥感染、外傷、腫瘤壓迫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溢淚、眼部分泌物增多、結膜充血等癥狀。

先天性發育異常是新生兒淚道阻塞的常見原因,多因鼻淚管下端瓣膜未正常開放導致。早期可通過淚囊區按摩促進瓣膜開放,若保守治療無效需行淚道探通術。按摩時用食指指腹從內眼角沿鼻梁向下輕輕按壓,每日3-4次,每次5-10下。
炎癥感染引起的淚道阻塞常見于慢性淚囊炎,病原體多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急性期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控制感染,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慢性反復發作者建議行淚囊鼻腔吻合術建立新的淚液引流通道。

外傷性淚道阻塞多發生于眼眶骨折或淚小管撕裂傷后。早期需修復損傷的淚道結構,后期若形成瘢痕性狹窄需行淚道置管術。硅膠管留置3-6個月可維持淚道通暢。
腫瘤壓迫導致的阻塞需先處理原發病灶。良性腫瘤切除后淚道功能可能恢復,惡性腫瘤需根據病情選擇放療或化療。對于無法解除的阻塞,可考慮永久性淚道栓塞術緩解溢淚癥狀。
淚道沖洗作為診斷兼治療手段,適用于部分膜性阻塞患者。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淚道可清除分泌物,但反復沖洗可能造成假道形成。若沖洗3次無效需考慮手術治療。

出現持續溢淚伴膿性分泌物時應盡早就醫。嬰幼兒淚道阻塞90%可在6個月內自愈,但繼發感染需及時干預。成人淚道阻塞很少自愈,確診后建議在眼科醫生指導下選擇個體化治療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