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脫位可通過視力檢查、裂隙燈檢查、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眼底鏡檢查、眼壓測量等方式診斷。晶狀體脫位通常由外傷、馬凡綜合征、高胱氨酸尿癥、先天性發育異常、年齡相關性懸韌帶松弛等原因引起。

1、視力檢查:
患者主訴突發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時需優先檢查裸眼視力和矯正視力。晶狀體脫位可能導致高度散光或屈光參差,驗光儀可檢測異常屈光狀態。若矯正視力無法提升至0.8以上,需結合其他檢查進一步排查。
2、裂隙燈檢查:
通過裂隙燈顯微鏡可直觀觀察晶狀體位置異常。完全脫位時可見晶狀體沉入玻璃體腔,部分脫位表現為虹膜震顫或前房深度不均。檢查需注意晶狀體邊緣與睫狀突的距離,正常應為1-2mm。

3、超聲檢查:
超聲生物顯微鏡能清晰顯示懸韌帶斷裂情況,分辨率達50微米。B超適用于晶狀體全脫位至玻璃體腔的定位,可判斷是否合并視網膜脫離。檢查時需采用10MHz以上高頻探頭,避免壓迫眼球。
4、眼底鏡檢查:
散瞳后使用間接檢眼鏡檢查,脫位晶狀體在玻璃體內呈透明球形漂浮物。伴發玻璃體出血時需觀察視網膜有無撕裂,馬凡綜合征患者常見周邊視網膜變性。
5、眼壓監測:
晶狀體前脫位阻塞房角可引發急性閉角型青光眼,需每小時測量眼壓。后脫位可能導致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Goldmann壓平眼壓計測量值超過21mmHg需緊急處理。

日常需避免劇烈運動和外傷,馬凡綜合征患者建議每年進行散瞳檢查。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鋅元素,藍莓、胡蘿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有助于維持懸韌帶彈性。出現突發飛蚊癥或閃光感應立即就醫,嚴重脫位需行晶狀體切除聯合人工晶體懸吊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