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可分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五種類型。

1、妊娠期高血壓
妊娠期高血壓是指妊娠20周后首次出現血壓升高,收縮壓超過14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超過90毫米汞柱,且不伴有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異常。這種情況通常在分娩后12周內血壓可恢復正常。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需要密切監測血壓變化,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休息,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干預。
2、子癇前期
子癇前期是在妊娠期高血壓基礎上出現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損害,如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肺水腫或神經系統癥狀。子癇前期可能影響胎盤功能,導致胎兒生長受限。患者需要住院治療,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降壓藥物,嚴重時可能需要提前終止妊娠。
3、子癇
子癇是子癇前期發展的嚴重階段,表現為抽搐發作或昏迷,可能危及母嬰生命的急癥。子癇發作前常有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痛等先兆癥狀。一旦發生子癇,需要立即就醫,進行緊急降壓和抗驚厥治療,通常需要立即終止妊娠以防止病情進一步惡化。
4、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
慢性高血壓并發子癇前期是指孕前已存在高血壓的孕婦在妊娠20周后出現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損害。這類患者發生胎盤早剝、胎兒生長受限等并發癥的風險較高。需要加強產前檢查頻率,嚴格控制血壓,必要時提前住院觀察和治療。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是指孕前已確診高血壓或妊娠20周前發現高血壓,且血壓升高持續至產后12周以后。這類孕婦需要在整個孕期持續控制血壓,選擇對胎兒影響小的降壓藥物。同時需要密切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情況,預防妊娠并發癥的發生。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應注意低鹽飲食,每日鈉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下。保證充足的蛋白質攝入,適量補充鈣劑可能有助于預防子癇前期。保持規律作息,避免情緒波動和過度勞累。定期進行產前檢查,監測血壓、尿蛋白和胎兒發育情況。出現頭痛、視力模糊、上腹痛等異常癥狀時應立即就醫。根據醫生建議適當調整活動量,嚴重者需臥床休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焦慮情緒對血壓造成不良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