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檢查項目主要有肝功能檢查、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肝臟影像學檢查、肝纖維化無創評估、肝臟穿刺活檢等。

1、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通過血液檢測評估肝臟代謝功能,包括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等指標。轉氨酶升高提示肝細胞損傷,膽紅素異常反映膽汁排泄障礙,白蛋白降低可能為慢性肝病表現。該檢查可初步判斷肝臟是否存在炎癥或功能異常,但無法明確具體病因。
2、肝炎病毒標志物檢測
通過血清學方法檢測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抗體及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體等。乙肝需補充HBV-DNA定量,丙肝需檢測HCV-RNA。病毒標志物陽性提示相應病毒感染,是診斷病毒性肝炎的金標準。對于乙肝攜帶者還需定期監測病毒載量和e抗原狀態。
3、肝臟影像學檢查
腹部超聲可觀察肝臟形態、膽管情況及有無占位病變,具有無創、經濟的優勢。CT或MRI能更清晰顯示肝臟血管走行和病灶特征,增強掃描有助于鑒別良惡性腫瘤。瞬時彈性成像可無創評估肝硬度,對脂肪肝和肝纖維化有較高診斷價值。

4、肝纖維化無創評估
FibroScan通過測量肝臟硬度值判斷纖維化程度,替代部分穿刺活檢需求。血清學模型如APRI、FIB-4結合年齡和血小板等指標計算分值。這些方法適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的定期隨訪,但重度肥胖或腹水患者可能影響檢測準確性。
5、肝臟穿刺活檢
在超聲引導下獲取肝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是診斷肝纖維化分期和不明原因肝病的金標準。可明確脂肪變性程度、炎癥活動度及是否存在特殊病變。由于屬于有創操作,通常在其他檢查無法確診時采用,需評估出血風險并監測術后并發癥。

肝病患者檢查后應保持清淡飲食,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加重肝臟負擔,適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規律作息有助于肝臟修復,絕對禁酒可防止進一步肝損傷。根據檢查結果定期復診,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嚴格遵醫囑抗病毒治療,肝硬化患者要監測門脈高壓相關并發癥。建議選擇棉質透氣衣物減少皮膚瘙癢,出現意識改變或嘔血等急癥需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