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老年人在家跌倒可通過改善居家環境、加強身體鍛煉、合理用藥管理、定期視力檢查、使用輔助器具等方式實現。跌倒可能由地面濕滑、肌力下降、藥物副作用、視力障礙、平衡能力減退等因素引起。
1、改善居家環境
保持地面干燥平整,移除地毯邊緣或電線等絆腳物,在浴室和樓梯處安裝扶手,確保照明充足。臥室到衛生間的通道可設置夜燈,常用物品放置在觸手可及的高度。建議選擇防滑地板材質,坐便器旁加裝L型扶手,門檻高度不宜超過2厘米。
2、加強身體鍛煉
每周進行3-5次增強下肢力量的訓練,如坐姿抬腿、扶椅深蹲等,每次15-20分鐘。太極拳和八段錦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建議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練習。水中運動對關節負擔較小,適合膝關節退變的老年人。鍛煉前后需做好熱身和放松。
3、合理用藥管理
鎮靜催眠類藥物可能增加跌倒風險,使用艾司唑侖、地西泮等藥物時需監測步態穩定性。降壓藥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服用硝苯地平、美托洛爾后起身動作宜緩慢。建議定期復查用藥方案,避免多種鎮靜藥物聯用。出現頭暈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調整。
4、定期視力檢查
老花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會影響障礙物識別,建議每半年進行視力檢測。及時更換度數合適的眼鏡,避免使用磨損嚴重的鏡片。青光眼患者需規律使用噻嗎洛爾滴眼液等降眼壓藥物。夜間活動時建議佩戴防眩光眼鏡,避免強光直射造成暫時性視物不清。
5、使用輔助器具
根據行動能力選擇四腳拐杖、助行器或輪椅,器具高度需與身高匹配。穿著防滑鞋底的居家鞋,避免穿拖鞋或襪套行走。髖部保護褲可降低骨折風險,適合骨質疏松患者。智能跌倒監測手環能在意外發生時自動報警,但不可替代人工照護。
老年人日常飲食應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每日攝入300毫升牛奶或等效乳制品,適量食用深綠色蔬菜。曬太陽有助于皮膚合成維生素D,建議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3點后的柔和陽光時段。進行平衡訓練時應有家屬陪伴,從靠墻站立等基礎動作開始循序漸進。建議每季度對居家環境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更換老舊家具和松動扶手。保持規律作息避免夜間頻繁起床,床旁放置便攜式坐便器減少走動距離。家屬應學習基本急救技能,了解附近醫療機構急診通道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