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腱膜攣縮癥是一種以手掌筋膜進行性纖維化增厚為特征的慢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無名指和小指不可逆的屈曲攣縮。該病多見于40歲以上男性,北歐人群發病率較高。
掌腱膜攣縮癥的典型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早期表現為手掌皮下無痛性結節或條索狀硬結,皮膚出現凹陷皺褶;進展期時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逐漸屈曲攣縮,手指伸展受限;終末期則形成固定性屈曲畸形,嚴重影響手部功能。
該病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創傷反復刺激、糖尿病、癲癇等因素相關。約20%-50%患者有家族遺傳史,與TGF-β等細胞因子介導的成纖維細胞異常增殖有關。長期吸煙和酗酒會顯著增加患病風險。
非手術治療適用于早期病例,包括局部注射糖皮質激素、膠原酶溶組織梭菌注射等。膠原酶溶組織梭菌注射可分解膠原纖維,改善輕度攣縮。物理治療采用夾板固定、超聲波治療等手段延緩進展。
手術治療是中重度病例的主要方式。筋膜切除術通過切除病變筋膜組織恢復活動度,皮下筋膜切開術適用于局部攣縮。極少數復發患者需行關節固定術。術后需配合康復訓練預防粘連。
該病具有復發傾向,術后5年復發率約20%。患者應戒煙限酒,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定期手部功能鍛煉有助于維持手術效果。出現手指活動障礙時應盡早就診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