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可通過佩戴助聽器、人工耳蝸植入、藥物治療、噪聲防護、聽覺訓練等方式改善。聽力下降可能由噪聲暴露、耳垢栓塞、中耳炎、老年性耳聾、突發性耳聾等原因引起。

1、佩戴助聽器:
助聽器適用于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通過放大聲音改善交流。選擇需根據聽力損失程度定制,數字式助聽器可自動降噪,耳背式或耳內式需專業驗配。定期清潔保養可延長使用壽命,避免潮濕環境存放。
2、人工耳蝸:
重度耳聾患者可考慮人工耳蝸手術,將電極植入耳蝸直接刺激聽神經。術前需評估耳蝸結構完整性,術后需進行語言康復訓練。雙側植入效果優于單側,兒童植入越早語言發育越好。

3、藥物治療:
突發性耳聾可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地塞米松,配合銀杏葉提取物、甲鈷胺營養神經。中耳炎需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分泌性中耳炎可鼻腔噴糠酸莫米松。藥物需在發病72小時內使用效果最佳。
4、噪聲防護:
長期接觸85分貝以上噪聲需佩戴防噪耳塞,工作環境噪聲超標應調崗。避免長時間使用耳機,音量不超過60%。KTV、演唱會等場合可間歇性離場休息,減少毛細胞損傷。
5、聽覺訓練:
老年性耳聾可通過唇讀訓練、聲音定位練習提高言語識別率。使用智能手機APP進行頻率辨別訓練,每天練習30分鐘。家庭成員需放慢語速面對面交流,配合手勢輔助理解。

日常飲食可增加鋅含量高的牡蠣、核桃,維生素B12豐富的動物肝臟有助于神經修復。適當進行太極拳、散步等溫和運動改善耳部血液循環。避免用力擤鼻、潛水等可能損傷中耳的行為,每年進行純音測聽監測聽力變化,發現持續下降需及時耳鼻喉科就診。突發單側耳聾伴眩暈需排除聽神經瘤,兒童聽力異常應篩查遺傳代謝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