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越抓越癢可能與皮膚屏障受損、神經反射增強、炎癥反應加劇等因素有關。這種現象常見于濕疹、蕁麻疹、皮膚干燥癥等疾病,抓撓會刺激皮膚釋放更多炎癥介質,形成“瘙癢-抓撓-更癢”的惡性循環。

皮膚屏障受損是主要原因之一。頻繁抓撓會破壞角質層,導致水分流失和外界刺激物侵入,引發更強烈的瘙癢感。建議使用含神經酰胺或尿素的保濕霜修復屏障,避免過度清潔。
神經反射增強也會加重瘙癢。抓撓時皮膚神經末梢被反復刺激,可能誘發局部神經敏感化,輕微觸碰即可引發癢感。冷敷或輕拍可暫時緩解,但需減少機械刺激。

炎癥反應加劇是核心機制。抓撓會促使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等物質,引發血管擴張和炎癥細胞浸潤。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可阻斷這一過程,嚴重時需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
少數情況下可能合并感染。持續抓撓可能導致皮膚破損,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若出現紅腫、滲液或發熱,需就醫進行抗生素治療。

避免抓撓是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可佩戴棉質手套或修剪指甲,夜間瘙癢明顯者可睡前服用鎮靜類抗組胺藥。慢性瘙癢持續兩周以上應排查糖尿病、肝病等系統性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