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淤血主要表現為肝腫大、肝區疼痛和肝功能異常。病變發展通常經歷代償期、失代償期和終末期三個階段。
肝淤血早期以肝竇擴張和中央靜脈充血為特征。肝臟體積增大可導致右上腹悶脹感,體格檢查可見肋緣下觸及腫大的肝臟邊緣。隨著淤血持續,肝細胞因缺氧發生脂肪變性,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

進展期出現肝小葉中央區壞死和纖維化。門靜脈高壓導致脾臟腫大、腹水形成,實驗室檢查顯示白蛋白降低、凝血時間延長。部分患者伴隨黃疸和皮膚瘙癢,與膽紅素代謝障礙有關。

終末期發展為心源性肝硬化。肝臟質地變硬,表面呈結節狀,門體側支循環開放引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此時肝功能嚴重受損,可能出現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等并發癥。

影像學檢查可見肝靜脈擴張和下腔靜脈增寬。超聲多普勒能評估血流動力學改變,CT或MRI有助于鑒別其他肝臟疾病。治療需針對原發心血管疾病,必要時考慮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