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乳糖不耐受可能與激素變化、腸道菌群改變、遺傳因素、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妊娠期胃腸功能紊亂等因素有關。乳糖不耐受通常表現為腹脹、腹瀉、腸鳴音亢進等癥狀,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乳糖酶、選擇低乳糖食品等方式緩解。

1、激素變化
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升高會抑制乳糖酶活性,導致腸道分解乳糖能力下降。胎盤分泌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也可能影響小腸黏膜功能。這類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癥狀較輕,建議分次少量飲用乳制品,或選擇酸奶等發酵乳制品替代。
2、腸道菌群改變
孕期腸道菌群構成變化可能干擾乳糖代謝,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數量減少會影響乳糖分解效率。這種情況可嘗試補充益生菌制劑如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同時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幫助維持菌群平衡。
3、遺傳因素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這類孕婦自幼就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基因檢測可明確診斷,需長期避免高乳糖飲食,必要時使用乳糖酶補充劑如乳糖酶膠囊輔助消化。

4、繼發性乳糖酶缺乏
妊娠合并腸炎、輪狀病毒感染等疾病會暫時性損傷腸黏膜,導致乳糖酶分泌減少。這種情況需治療原發病,可短期使用蒙脫石散等止瀉藥物,待腸道修復后乳糖酶活性多能逐漸恢復。
5、胃腸功能紊亂
子宮增大壓迫腸道可能引起胃腸蠕動異常,加速乳糖進入結腸發酵產氣。建議采用少量多餐方式,避免空腹飲用牛奶,必要時可服用胰酶腸溶膠囊幫助消化。

孕婦出現乳糖不耐受癥狀時,優先選擇低乳糖牛奶、無乳糖配方奶粉等替代品,烹飪時用豆漿或杏仁奶替代牛奶。每日鈣攝入量應維持在1000毫克以上,可通過食用奶酪、深綠色蔬菜、鈣強化食品補充。若腹瀉嚴重或伴隨體重下降,需及時就醫排除感染性腸炎等病理性因素。注意記錄飲食日記幫助識別敏感食物,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乳制品加重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