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發燒可能由中暑、病毒性感冒、細菌感染、胃腸炎、脫水等原因引起。夏季高溫環境下,人體體溫調節功能易受影響,多種因素均可導致體溫升高。

1、中暑
長時間暴露于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后,機體散熱障礙可能引發中暑。輕癥表現為頭暈、口渴,重癥可出現高熱伴意識模糊。需立即轉移至陰涼處,補充含電解質液體,嚴重者需就醫進行物理降溫。
2、病毒性感冒
夏季空調使用頻繁導致室內外溫差大,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易感染柯薩奇病毒等病原體。典型癥狀包括咽痛、鼻塞及低熱,具有自限性,可遵醫囑使用連花清瘟膠囊等藥物緩解癥狀。
3、細菌感染
食用變質食物或飲用污染水源可能引發沙門氏菌等感染,表現為突發高熱伴腹瀉。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升高,需進行大便培養確診,可遵醫囑使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治療。

4、胃腸炎
夏季食物易腐敗滋生致病菌,攝入后引發胃腸黏膜炎癥反應。特征為發熱伴嘔吐腹痛,便常規檢查可見膿細胞。治療需禁食補液,可遵醫囑使用蒙脫石散保護胃腸黏膜。
5、脫水
高溫下大量出汗未及時補水會導致血容量不足,體溫中樞調節紊亂。早期表現為口渴尿少,嚴重時出現高熱驚厥。需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兒童及老人應特別注意預防。

夏季出現發熱癥狀時,建議保持環境通風涼爽,穿著透氣衣物,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適量食用西瓜、綠豆湯等清熱食物。體溫超過38.5℃或持續不退時,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避免自行服用退熱藥物掩蓋病情。嬰幼兒、孕婦及慢性病患者更需加強防護,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