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覺多夢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共同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短期精神壓力、睡眠環境干擾、咖啡因攝入過量;病理性因素涉及焦慮障礙、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疾病。

短期精神壓力是導致多夢的常見原因。工作緊張或情緒波動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使睡眠周期中快速眼動期占比增加,此時夢境活躍度顯著提升。建議通過正念冥想、規律作息進行調節,通常2-3周可見改善。
睡眠環境干擾會破壞睡眠連續性。光線過強、噪音超過40分貝或寢具不適都可能導致反復覺醒,使人對夢境的記憶更加清晰。使用遮光窗簾、白噪音設備,保持臥室溫度在20-24℃有助于提升睡眠質量。

咖啡因攝入過量會延長睡眠潛伏期。每日攝入超過400毫克咖啡因約4杯咖啡可能抑制腺苷受體功能,導致淺睡眠期延長。午后避免飲用含咖啡因飲品,改用洋甘菊茶等舒緩類飲品替代。
焦慮障礙患者常出現夢境內容異常。這類患者腦內γ-氨基丁酸水平降低,杏仁核過度活躍,可能引發噩夢頻發。臨床常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類藥物調節,同時配合認知行為治療。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會導致睡眠片段化。夜間反復發生的呼吸暫停使血氧飽和度波動,觸發大腦微覺醒,此時患者可能誤將覺醒前夢境記憶為多夢。持續正壓通氣治療能有效改善這種情況。

若多夢伴隨日間嗜睡、情緒低落持續超過1個月,建議到睡眠專科就診。多導睡眠監測能準確區分生理性多夢與病理性睡眠障礙,必要時需進行專業治療干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