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性皮炎是指皮膚在接觸紫外線或可見光后出現的異常炎癥反應,主要表現為紅斑、水腫、瘙癢或灼痛。光敏性皮炎可能由遺傳因素、藥物反應、接觸光敏物質、自身免疫疾病、代謝異常等原因引起。

1、遺傳因素
部分光敏性皮炎患者存在遺傳易感性,如遲發性皮膚卟啉癥等遺傳代謝病。這類患者體內卟啉代謝異常,導致光敏物質堆積,皮膚對紫外線敏感性顯著增高。日常需嚴格防曬,避免日光直射,外出時使用物理防曬霜。
2、藥物反應
某些藥物如四環素類抗生素、噻嗪類利尿劑、非甾體抗炎藥等具有光毒性,服用后經紫外線照射可誘發皮炎。表現為用藥后曝曬部位出現界限清楚的紅斑,嚴重時伴有水皰。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必要時更換替代藥物。
3、接觸光敏物質
皮膚接觸香水、煤焦油、某些植物汁液等光敏物質后,經日光照射會引發光接觸性皮炎。常見于園丁、化妝品使用者等群體。臨床可見接觸部位出現濕疹樣改變,伴有劇烈瘙癢。建議接觸可疑物質后立即清洗皮膚,避免日曬。

4、自身免疫疾病
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等結締組織病常伴發光敏反應,紫外線照射可誘發或加重皮膚及系統癥狀。患者除典型蝶形紅斑外,可能伴隨關節痛、發熱等全身表現。需通過免疫抑制劑控制原發病,配合光防護措施。
5、代謝異常
肝腎功能異常可能導致光敏物質代謝障礙,如慢性肝病患者易出現皮膚光敏感。這類患者常伴有黃疸、蜘蛛痣等肝病體征。治療需針對原發病進行保肝或腎臟替代治療,同時補充維生素B族改善代謝。

光敏性皮炎患者應選擇UPF50+防曬衣物,避免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外出。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胡蘿卜素、維生素E的深色蔬菜水果,有助于增強皮膚光保護能力。出現持續不愈的皮損或全身癥狀時,應及時到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完善光試驗、自身抗體檢測等明確病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