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可通過多飲水、口服抗生素、堿化尿液、中藥輔助、局部護理等方式治療。該病通常由細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衛生習慣不良、激素水平變化等原因引起。
1、多飲水:每日飲水量建議達到2000ml以上,通過增加尿量沖刷尿道,減少細菌滯留。避免飲用含糖飲料或酒精,可選擇淡竹葉茶、玉米須茶等利尿飲品。排尿后需從前向后擦拭,減少腸道細菌污染尿道口。

2、口服抗生素:細菌性尿路感染需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抗生素,常用藥物包括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用藥需完成全程療程,避免自行停藥導致耐藥。反復感染者需進行尿培養檢查。
3、堿化尿液:碳酸氫鈉片或枸櫞酸鉀可升高尿液PH值,緩解排尿灼痛。合并血尿時可配合服用維生素C,但需與抗生素間隔2小時服用。避免長期使用可能引起電解質紊亂。
4、中藥輔助:濕熱下注型可選用八正散、三金片等中成藥,含車前子、瞿麥等利尿通淋成分。腎虛型適用知柏地黃丸,配合艾灸關元穴。中藥需辨證使用,避免與抗生素相互作用。
5、局部護理:月經期需每2小時更換衛生巾,選擇純棉透氣內褲。性生活后及時排尿,必要時預防性服用單劑抗生素。絕經后女性可局部使用雌激素軟膏,改善尿道黏膜萎縮。

尿路感染女性日常需增加蔓越莓、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攝入,避免辣椒、咖啡等刺激性飲食。適度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功能,久坐期間每小時起身活動。出現發熱、腰痛或血尿需及時就醫排除腎盂腎炎,妊娠期感染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B類抗生素,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減少感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