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吐腹瀉后適合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促進恢復,主要有米湯、白粥、蒸蘋果、低脂酸奶、香蕉泥。
1、米湯:

米湯富含碳水化合物且低滲透壓,能補充水分和能量而不刺激腸道。將大米煮至軟爛后濾出米湯,可加入少量鹽分調節電解質。米湯中的淀粉顆粒能吸附腸道毒素,緩解腹瀉癥狀。
2、白粥:
煮至糜爛的白粥是理想的過渡性食物,其糊化淀粉易于消化吸收。建議使用粳米文火慢熬,避免添加油脂或配料。白粥可逐漸過渡到軟米飯,幫助恢復腸道正常功能。
3、蒸蘋果:

蒸熟的蘋果含有果膠和鞣酸,能收斂腸道減少水分丟失。蘋果去皮蒸煮后纖維素軟化,不會加重腹瀉。每日可食用1-2個中等大小蘋果,分次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4、低脂酸奶:
含益生菌的無糖低脂酸奶有助于恢復腸道菌群平衡。選擇乳酸菌數量≥1×10^6CFU/ml的產品,常溫放置至接近室溫后少量飲用。乳糖不耐受者需謹慎嘗試。
5、香蕉泥:
香蕉中鉀含量豐富能預防電解質紊亂,成熟香蕉的果肉搗碎后更易吸收。每100克香蕉含鉀約358毫克,適合作為腹瀉后首選的補鉀食物。可與米粥混合食用提升口感。

嘔吐腹瀉恢復期需遵循從流質、半流質到軟食的漸進式飲食原則。初期每日分6-8次少量進食,每次不超過200毫升。避免高糖、高脂、高纖維及乳制品低脂酸奶除外。癥狀緩解后可逐步添加煮軟的胡蘿卜、土豆等低渣蔬菜,烹飪方式以蒸煮為主。恢復期間建議每日飲用口服補液鹽溶液,并觀察排尿量和精神狀態,若持續24小時無法進食或出現脫水癥狀需及時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