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源性膀胱的癥狀可能由膀胱逼尿肌過度活動、逼尿肌收縮無力、尿道括約肌協同失調、感覺神經損傷、自主神經反射異常等原因引起。
1、尿頻尿急:膀胱逼尿肌不自主收縮導致儲尿功能下降,患者出現排尿間隔縮短、突發強烈尿意。典型表現為每小時排尿1次以上,夜間起床排尿≥2次,常伴隨急迫性尿失禁。

2、排尿困難:逼尿肌收縮力減弱或尿道阻力增高時,會出現尿流中斷、排尿躊躇、需腹壓輔助排尿。嚴重者表現為尿潴留,下腹部可觸及膨隆膀胱,叩診呈濁音。
3、尿失禁:尿道括約肌控制功能障礙引發漏尿,分為壓力性尿失禁咳嗽時漏尿和充溢性尿失禁膀胱過度充盈后滴瀝。長期尿濕可導致會陰部皮膚糜爛。
4、自主神經異常:胸髓以上損傷患者可能出現血壓驟升、頭痛出汗等自主神經反射亢進癥狀,常由膀胱過度充盈觸發,需緊急導尿處理。
5、并發癥表現:長期尿潴留易引發反復尿路感染,出現發熱、腰痛等腎盂腎炎癥狀;膀胱-輸尿管反流可導致腎功能損害,表現為夜尿增多、水腫。

日常需記錄排尿日記監測癥狀變化,限制咖啡因攝入每日不超過200mg,進行盆底肌訓練每日3組每組10次收縮。間歇導尿每4-6小時一次可維持膀胱容量在400ml以內,尿動力學檢查每年復查評估功能進展。輪椅使用者需每2小時變換體位預防壓瘡,存在殘余尿者睡前排空膀胱降低感染風險。維生素C補充每日100mg可酸化尿液抑制細菌生長,但腎功能不全者需謹慎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