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和尿結石本質上是同一類疾病的不同表述,專業名稱為泌尿系統結石。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結石的具體位置:腎結石特指位于腎臟內的結石,而尿結石是泛指泌尿系統包括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任何部位形成的結石。

腎結石是尿結石的一種類型。結石在腎臟內形成后,可能隨尿液移動至輸尿管,此時稱為輸尿管結石;若進入膀胱則稱為膀胱結石。不同部位的結石臨床表現和處理方式存在差異。腎結石早期可能無明顯癥狀,當結石移動至輸尿管時,易引發劇烈腰痛腎絞痛、血尿等癥狀;膀胱結石則多表現為排尿中斷、尿頻尿痛。

泌尿系統結石的形成機制相似,主要與代謝異常、尿路梗阻、感染等因素相關。常見誘因包括高鈣尿癥、高尿酸血癥、尿量減少如飲水不足、飲食結構失衡高鹽、高蛋白、高草酸攝入。治療需根據結石大小、位置及并發癥綜合判斷:小于6毫米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藥物排石如坦索羅辛、雙氯芬酸鈉促進排出;大于1厘米的結石需考慮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術。

預防結石復發的核心措施是每日飲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限制高草酸食物菠菜、濃茶攝入,并定期復查泌尿系超聲。若出現持續腰痛、發熱或肉眼血尿,需及時就醫排除尿路感染或梗阻性腎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