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拉肚子日常需注意調整飲食結構、預防脫水、觀察伴隨癥狀、避免濫用藥物、及時就醫評估。腹瀉可能由胃腸功能減退、感染、慢性疾病等多種因素引起,需結合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1、調整飲食結構
選擇低脂低纖維的清淡飲食,如米粥、面條、饅頭等易消化主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腸道。可少量多次進食蒸熟的蘋果、胡蘿卜等富含果膠的食材幫助收斂腸道。暫停攝入乳制品、豆類等可能加重腹脹的食物,待癥狀緩解后逐步恢復常規飲食。
2、預防脫水
每2小時補充200毫升口服補液鹽或淡鹽水,觀察尿液顏色保持淡黃色為宜。可配合飲用米湯、藕粉等含電解質的流質食物。若出現口干、尿量減少等脫水征兆,需立即就醫進行靜脈補液治療。
3、觀察伴隨癥狀
記錄每日排便次數、性狀及是否伴有血便、黏液,監測體溫變化警惕感染性腹瀉。出現持續腹痛、發熱或意識模糊時,可能提示嚴重電解質紊亂或腸道缺血等急癥,須緊急送醫。

4、避免濫用藥物
未經醫生指導不要自行服用蒙脫石散、洛哌丁胺等止瀉藥,尤其伴發熱或血便時可能掩蓋病情。益生菌制劑需在醫師判斷病因后選擇性使用,抗生素更須嚴格遵醫囑服用。
5、及時就醫評估
腹瀉超過3天或每日排便超過5次應就診消化內科,通過便常規、血生化等檢查明確病因。慢性腹瀉患者需排查糖尿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全身性疾病,必要時進行腸鏡檢查。

老年群體腹瀉護理需特別關注基礎疾病管理,如糖尿病患者要監測血糖波動,心功能不全者控制補液速度。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食物新鮮度,避免生冷刺激。建議準備口服補液鹽、體溫計等家庭醫療物資,照護者需學習識別脫水體征。長期反復腹瀉應營養科會診制定個性化膳食方案,必要時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