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術風險主要包括術中出血、術后眼壓控制不佳、虹膜新生血管復發等。該手術屬于高風險眼科操作,需由經驗豐富的青光眼專科醫生評估實施。

術中出血是常見風險之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內存在大量脆弱的新生血管,手術過程中易發生前房積血或玻璃體積血。出血可能影響手術視野,增加操作難度,嚴重時需中斷手術。術前使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可減少血管滲漏。
術后眼壓波動需重點關注。部分患者術后早期可能出現一過性眼壓升高,與炎癥反應、血塊堵塞房角有關。約20%-30%病例需聯合睫狀體光凝術輔助降壓。長期眼壓控制失敗可能導致視神經持續損傷。

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復發是影響預后的主要因素。即使成功完成手術,約15%患者會在術后6個月內出現新生血管再生。這與視網膜缺血未徹底改善有關,需密切監測眼底情況,必要時補充全視網膜光凝治療。
術后炎癥反應和感染風險高于常規青光眼手術。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常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傷口愈合能力較差。術后需加強抗炎治療,出現眼紅、疼痛加劇需警惕感染性眼內炎。

少數病例可能發生惡性青光眼或視網膜脫離。這類并發癥與術前眼解剖結構異常相關,一旦發生需緊急處理。建議術后1周內每日復查,1個月內每周隨訪,通過前房深度測量和眼底檢查及時發現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