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可通過框架眼鏡、角膜塑形鏡、激光手術、人工晶體植入術、視覺訓練等方式矯正。近視通常由遺傳因素、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戶外活動不足、角膜曲率異常、眼軸過長等原因引起。

1、光學矯正:
框架眼鏡是最常見的非侵入性矯正方式,適合各年齡段人群,需定期驗光更換鏡片。角膜塑形鏡通過夜間佩戴暫時改變角膜形態,白天可獲得清晰視力,適用于600度以下近視控制。
2、手術干預:
激光手術包括全飛秒SMILE和半飛秒LASIK,通過切削角膜基質層改變屈光度。人工晶體植入術將可折疊鏡片植入眼內,適用于超高度近視或角膜薄患者,需嚴格術前評估。

3、行為干預:
保持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自然光刺激可延緩眼軸增長。遵循20-20-20用眼法則,每20分鐘遠眺20英尺外物體20秒,減少持續近距離用眼疲勞。
4、營養補充:
增加富含葉黃素的食物如菠菜、羽衣甘藍,補充維生素A含量高的胡蘿卜、藍莓。適量攝入DHA含量豐富的深海魚,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視網膜健康發育。
5、視覺訓練:
通過調節靈敏度訓練改善睫狀肌功能,如交替注視遠近視標。集合訓練可增強雙眼協調能力,使用聚散球或棱鏡棒進行針對性鍛煉,需在視光師指導下進行。

建立科學用眼習慣需結合飲食管理與運動調節,保證蛋白質和鈣質攝入有助于鞏膜強度維持,乒乓球等球類運動可增強眼肌協調性。定期進行專業驗光檢查,兒童青少年每3-6個月監測屈光度變化,成年近視患者每年復查眼底情況。高度近視人群應避免劇烈運動并篩查視網膜病變風險,出現視物變形或閃光感應立即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