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fā)熱乏力等癥狀。急性胃腸炎的癥狀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fā)熱乏力、脫水休克、電解質紊亂。

1、惡心嘔吐
急性胃腸炎早期常出現惡心嘔吐癥狀,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嘔吐癥狀多由病毒或細菌感染導致胃腸黏膜受到刺激引起。頻繁嘔吐可能導致體液丟失,需注意補充水分。嘔吐癥狀嚴重時可遵醫(yī)囑使用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吐藥物。
2、腹痛腹瀉
腹痛多表現為臍周或上腹部陣發(fā)性絞痛,腹瀉多為水樣便或稀便。腸道感染導致腸蠕動加快是主要原因。腹瀉嚴重時可能出現黏液便或血便。可遵醫(yī)囑使用蒙脫石散、洛哌丁胺等止瀉藥物,同時注意補充口服補液鹽。
3、發(fā)熱乏力
細菌性胃腸炎常伴有低熱或高熱癥狀,體溫可達38-39℃。發(fā)熱多由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導致。患者常感全身乏力、食欲減退。體溫超過38.5℃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等退熱藥物。

4、脫水休克
嚴重嘔吐腹瀉可導致脫水,表現為口渴、尿量減少、皮膚彈性差。重度脫水可能出現血壓下降、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現。需及時靜脈補液糾正脫水,必要時住院治療。
5、電解質紊亂
大量體液丟失可能導致低鉀血癥、低鈉血癥等電解質紊亂。表現為肌無力、心律失常、意識模糊等。需通過靜脈補液糾正電解質失衡,監(jiān)測血電解質水平。

急性胃腸炎患者應注意休息,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為主,如米湯、稀粥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膩生冷食物。癥狀輕微時可少量多次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如出現持續(xù)高熱、頻繁嘔吐、意識改變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就醫(yī)治療。恢復期可適當補充益生菌調節(jié)腸道菌群,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