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多可通過飲食調節改善,推薦攝入富含鐵元素、維生素C、蛋白質及溫補類食物,主要有動物肝臟、紅棗、菠菜、瘦肉、紅糖姜茶。

1、動物肝臟:
豬肝、雞肝等動物肝臟含血紅素鐵,吸收率高達20%-30%,能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建議每周食用1-2次,每次50-80克,搭配維生素C豐富的青椒或橙子可提升鐵吸收率。注意高血壓患者需控制攝入量。
2、紅棗:
紅棗富含環磷酸腺苷和鐵元素,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每日食用5-8顆干棗或煮粥食用,可與枸杞、桂圓配伍增強補血效果。糖尿病患者應減少食用量。
3、菠菜:

每100克菠菜含2.7毫克非血紅素鐵,需配合維生素C轉化吸收。焯水后涼拌或清炒,避免與豆腐同食影響鈣質吸收。胃腸功能弱者建議切碎后烹調。
4、瘦肉:
牛肉、羊肉等紅肉提供優質蛋白和易吸收的血紅素鐵。選擇里脊等低脂部位,采用清燉、蒸煮方式,每次攝入不超過掌心大小。痛風患者需控制攝入頻率。
5、紅糖姜茶:
紅糖含多種礦物質,老姜能促進子宮收縮止血。經期每日1杯300ml以內,陰虛體質者需減少姜量。血糖異常人群建議改用低糖版本。

月經期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溫水攝入,避免濃茶咖啡影響鐵吸收。可配合快走、瑜伽等溫和運動促進盆腔血液循環。若連續3個月經周期出血量超過80ml或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建議婦科就診排除子宮肌瘤、內膜息肉等器質性疾病。日常可記錄月經墊使用量幫助判斷出血程度,選擇棉質透氣衛生用品降低感染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