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腸閉鎖是新生兒消化道發育異常導致的腸道完全阻塞,可能由腸管血供不足、腸旋轉不良、胎糞性腹膜炎、染色體異常或宮內感染等因素引起。治療需根據閉鎖部位和程度選擇腸吻合術、造瘺術等手術方式,術后需營養支持和感染預防。

1、血供異常:胎兒期腸系膜血管意外如扭轉、血栓導致局部腸管缺血壞死,形成閉鎖。典型表現為出生后24小時內嘔吐膽汁樣物,需超聲確診后行腸切除吻合術,術后需靜脈營養過渡。
2、發育畸形:胚胎期腸管空化過程受阻,常見于十二指腸或空腸。多伴隨21三體綜合征等染色體異常,產前超聲可見"雙泡征"。出生后需胃腸減壓,穩定后行十二指腸菱形吻合術。
3、胎糞因素:胎糞堵塞導致腸管內壓增高,引發腸穿孔或閉鎖。多見于回腸末端,可能合并囊性纖維化。手術需清除胎糞并修復腸管,術后需胰酶替代治療。
4、感染因素:巨細胞病毒等宮內感染影響腸管發育,形成多發性閉鎖。常伴肝脾腫大,需抗病毒治療聯合分期手術,嚴重者需腸外營養數月。
5、旋轉不良:中腸旋轉固定異常導致腸扭轉,繼發閉鎖。典型表現為膽汁性嘔吐和血便,需急診行Ladd手術矯正旋轉并行腸減壓。

胎兒腸閉鎖術后需嚴格監測喂養耐受性,首選母乳或深度水解配方奶,采用微量喂養法逐步增量。定期評估生長發育指標,注意脂溶性維生素補充。術后1年內每月復查超聲,警惕腸粘連或吻合口狹窄。康復期可進行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避免劇烈哭鬧增加腹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