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止性脫發可能由產后激素變化、精神壓力、營養不良、藥物副作用、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作息、心理疏導、補充營養、更換藥物、治療原發病等方式治療。

1、激素波動:
產后或停用避孕藥后雌激素水平驟降,毛囊提前進入休止期。保持充足睡眠,增加豆制品、亞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攝入,通常6-12個月可自行恢復。
2、應激反應:
長期焦慮、創傷事件促使皮質醇升高,抑制毛母細胞活性。正念冥想、規律有氧運動可降低壓力激素,每日脫發量超過100根需心理科干預。

3、營養缺乏:
鐵蛋白低于30μg/L或維生素D不足50nmol/L時,毛囊周期紊亂。每周攝入豬肝、紫菜等富鐵食物,配合三文魚、蛋黃補充維生素D。
4、藥物影響:
β受體阻滯劑、抗凝藥等干擾毛囊代謝周期。可能與藥物成分直接損傷毛乳頭細胞有關,通常表現為彌漫性脫發伴頭皮敏感。咨詢醫生更換為ACE抑制劑或新型抗凝藥物。
5、內分泌疾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均會延長毛囊休止期。可能與甲狀腺激素調節毛囊干細胞分化異常有關,通常表現為頭發干枯易斷、眉毛外1/3脫落。需檢測TSH水平并服用左甲狀腺素或甲巰咪唑。

每日溫水洗發避免毛囊堵塞,選擇寬齒木梳減少牽拉性脫發。蛋白質攝入量保持每公斤體重1.2-1.5g,適當補充含鋅牡蠣和維生素B族。持續脫發超過3個月或伴隨指甲凹陷、疲勞等癥狀,建議皮膚科做毛發鏡檢查和血液生化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