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服用10粒感冒藥可能導致藥物過量,嚴重時可引發肝腎功能損傷、中樞神經系統抑制甚至危及生命。感冒藥過量反應與藥物成分有關,常見風險包括對乙酰氨基酚中毒、嗜睡昏迷、心律失常等。

感冒藥通常含有解熱鎮痛、抗組胺、鎮咳等成分,超劑量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初期可能僅表現為惡心嘔吐,24-48小時后可能出現黃疸、凝血功能障礙等急性肝衰竭征兆。含偽麻黃堿的復方制劑過量會刺激心血管系統,導致血壓驟升、心悸胸悶,嚴重時誘發腦出血或心肌梗死。抗組胺成分如氯苯那敏過量會增強中樞抑制作用,出現呼吸緩慢、意識模糊,兒童及老年人可能出現抽搐或昏迷。

部分感冒藥含右美沙芬等鎮咳成分,大劑量服用會產生幻覺、定向力喪失等精神癥狀,與酒精同服時毒性倍增。特殊人群如孕婦過量服藥可能影響胎兒發育,慢性病患者可能加重原有疾病。藥物相互作用也會放大毒性,例如與華法林合用會增加出血風險,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可能引發高血壓危象。

出現誤服過量感冒藥應立即攜帶藥品包裝就醫,6小時內洗胃可減少吸收,N-乙酰半胱氨酸是對乙酰氨基酚中毒的特效解毒劑。日常應嚴格遵醫囑或說明書用藥,避免重復用藥,服藥期間禁酒,慢性病患者用藥前需咨詢家庭藥箱需定期清理過期藥物,兒童需在監護下服藥,老年人應減量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