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低血鈣是指血清總鈣低于2.0mmol/L或游離鈣低于1.1mmol/L的病理狀態,主要發生于出生后72小時內或晚期新生兒階段。該病癥可能由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不足、維生素D代謝異常、喂養不當等因素引起,典型表現為易激惹、震顫、驚厥等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癥狀。

新生兒低血鈣的常見誘因主要有五類:母體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壓導致胎兒鈣調節異常;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鈣儲備不足;配方奶喂養時磷攝入過量;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抑制;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吸收。病理性因素中,先天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和腎小管酸中毒較為典型,常伴隨手足搐搦和喉痙攣等危急癥狀。

針對生理性因素,可通過調整喂養方式改善。母乳喂養時母親需增加含鈣食物攝入;配方奶喂養應選擇低磷配方。增加日光暴露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制劑。對于驚厥發作等急癥,需立即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后續維持口服鈣劑治療。
病理性低血鈣需明確原發病因。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患兒需長期補充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腎小管酸中毒患者應糾正酸中毒并補鈣。這兩種情況可能伴隨生長發育遲緩和骨骼畸形,需定期監測血鈣、尿鈣及骨密度。

當新生兒出現頻繁肢體抖動、呼吸暫停或抽搐時,應立即就醫。特別是早產兒、低體重兒或母親有妊娠并發癥的新生兒,建議出生后定期進行血鈣篩查。通過早期干預,絕大多數新生兒低血鈣可在1-2周內恢復正常,預后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