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氣重可通過紫蘇、藿香、佩蘭、薄荷、香薷等草藥調理,這些草藥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
1、紫蘇:

紫蘇性溫味辛,歸肺脾經,能發散風寒、行氣寬中。其揮發油成分紫蘇醛可抑制腸道平滑肌痙攣,緩解痧氣引起的腹脹惡心。鮮品搗汁外敷還可改善暑濕型痧氣導致的皮膚紅疹。
2、藿香:
藿香所含的廣藿香醇能促進胃液分泌,對暑濕困脾型痧氣尤為適用。其煎劑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痧氣伴發的低熱、泄瀉癥狀。常與佩蘭配伍增強化濕效力。
3、佩蘭:

佩蘭化濕醒脾功效顯著,所含的佩蘭內酯能調節胃腸蠕動。針對痧氣重的頭身困重、口黏苔膩癥狀,佩蘭芳香化濁作用明顯。鮮葉蒸餾所得露劑更適合兒童痧氣調理。
4、薄荷:
薄荷腦成分具有中樞性止嘔作用,可快速緩解痧氣引發的眩暈嘔吐。其清涼特性對暑熱型痧氣出現的煩渴咽痛效果突出。但陰虛血燥者慎用,避免加重津液耗傷。
5、香薷:
香薷發汗解表力強,對夏季貪涼飲冷所致的陰暑痧氣有效。其揮發油能擴張毛細血管,促進汗腺分泌,有助于排出濕濁邪氣。常與厚樸同用治療痧氣重伴關節酸痛。

使用草藥調理痧氣時,建議選擇新鮮藥材效果更佳。紫蘇葉可涼拌或煮粥,藿香佩蘭宜煎湯代茶,薄荷香薷適合制作香囊隨身佩戴。日常避免久處潮濕環境,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量飲用綠豆湯、薏米水等利濕飲品。若出現高熱不退、意識模糊等重癥表現,需立即就醫排除急性感染性疾病。








